我國 GDP 總量實現了百萬億元的歷史性突破,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。考慮到國內國際諸多不確定性因素,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,這份成績單的取得實為不易。社會主義能不能搞市場經濟,這個問題一度困擾著我國發展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,“應該堅決實行按經濟規律辦事,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”,探索把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,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”,將市場作用提高到新的層次。市場不是萬能的,但沒有市場是萬萬不能的。華為、大疆、騰訊、比亞迪、順豐……近些年,行業領軍企業在深圳井噴式涌現,給我們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留下了深刻啟示。深圳每千人擁有民營企業 159 戶,創業密度全國第一,民營企業就業人數占全市企業就業人數約 87%。深圳用實踐證明,搞活市場,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,地方經濟才能獲得高質量發展。反觀一些地方政府“有形的手”頻頻干預,市場經濟始終不強,營商環境難言樂觀。長此以往,經濟衰退、人口流失、國有經濟一家獨大卻競爭力不強,地方發展陷入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,實在是令人唏噓。有了市場能否就可以讓政府的作用弱化、簡化乃至退化,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無論是過去計劃經濟階段,還是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,都需要妥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,尤其是不能拋開政府野蠻生長。互聯網金融在國內興衰的過程就是典型。
綠亨二十多年來一直堅持不參與政治,不依靠政府的原則,甚至政府補貼也很少申請。依靠市場機制,自我滾動發展,嚴格守法經營,基礎牢固,發展穩健。盡管這兩年有疫情影響和行情變化,但仍然能持續發展。我們完全依靠市場機制來發展公司,收益頗大。
(本欄目為劉鐵斌博士工作隨筆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