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網上熱傳,一女子盤腿坐在奔馳車引擎蓋上,情緒激動地對4S店工作人員大聲哭訴其糟心購車的經歷。女子自稱是研究生畢業,首付20萬的奔馳車,還沒有開出4S店發動機就漏油了,在多次溝通之后,4S店方面僅僅同意更換發動機,不能換車、退車,一直在被敷衍,所以才有了“大鬧4S店”這一出。4月17日,奔馳女車主與4S店達成了和解,西安這家4S店也已停業。但是,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遠沒有消停。
出事以來,奔馳官方先后發表2次聲明并派調查組前往西安,車主在西安市場監管部門的陪同下與該店高管進行溝通,該店高管劉某表示出于同情先退款。車主再次被惹怒,協商失敗。目前,市場監管部門、金融、稅務、消防、物價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前往調查,不久就會有新的消息。受西安奔馳事件影響,7家汽車經銷商股兩天市值蒸發90億元。
仔細觀察就會發現,每個類似的事件都是在“鬧”以后,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傳播發酵后才有了實質性的進展,本次西安奔馳維權事件也最初發端于抖音,然后通過微博一步步升級成為公眾輿論的焦點。
這也印證了多年來移動互聯網誕生后的一個共識——這是一個“人人都是自媒體”的時代,而如今,這個媒介不單只是幫助人們通過文字、圖片、視頻等形式表達看法和訴求,更成為了一個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工具。而這個工具同樣也逼企業與相關部門盡快反饋、有所作為。
西安奔馳事件告訴了我們什么呢?第一、要重視每個客戶,“客戶是上帝”不是掛在嘴上,要放在心上。第二、遇到糾紛要及時上報,得到上級指示,而不是自己拖延、搪塞。第三、嚴格規范經營,合規合法才是正道。第四、要重視自媒體新媒體的力量。總之,誠信是企業生存的基石。
(本欄目為劉鐵斌博士的工作隨筆)
|